当前位置: > 资讯 > 正文

国医传人于晓津:揭示伤身三大误区

在养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众多中老年人却在不经意间陷入健康误区。北京食养药膳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中医药健康产业联盟专家委员、国医大师亲传弟子、于氏中医第十二代传人于晓津老师近日指出,有三种常见误区会导致身体三大通道严重瘀堵,而这些误区几乎每个上了年纪的人都会遇到。

于晓津老师首先指出的误区是“盲目清火”。她说:“许多人一听到“怕上火”的广告词,便盲目跟风,采取各种清火降温的措施,然而,我们并非火气过盛,而是因为身体不通畅,导致火气郁结,火并非有害之物,在中医理论中,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于老师进一步讲解,中老年人身体本就偏虚,生命之火相对微弱,若再盲目清火,只会适得其反,雪上加霜,因而,正确的做法并不是一味清火,而是疏通,让火气自然流通,回归肾脏,这正是中医所倡导的“引火归元”。

第二大误区是“滥用消炎药和抗生素”。于老师指出,尽管这些药物能够暂时缓解炎症,但它们会削弱免疫力,导致身体瘀堵,进而引发疼痛、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所以,消炎药服用越多,身体瘀堵越严重,对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

而最大的危害要属第三大误区——“过度依赖输液打点滴”。于老师强调,许多人即便是面对感冒咳嗽这类轻微症状,也选择输液治疗,甚至一次性输两三组,导致输完液后手部肿胀。为何会如此?因为体内堵塞严重,输液都无法有效进入,输液液体的温度低于血液温度,大量输入会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瘀堵问题。

面对以上这些普遍存在的健康误区,于老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无私地分享了传承数百年的于氏中医秘方——“长寿饮”。这一方剂仅由四味药材组成,被于老师赞誉为“打开身体瘀堵之门的钥匙”。

“长寿饮”方蕴含三大第一珍稀药材:1、何首乌: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效,能补肝肾、益精血,是调理身体淤堵的神奇良药;2、黄芪:素有“补药之长”与“气药之王”的美誉,是通调气血的首要药物,乾隆皇帝每日清晨品饮黄芪茶,白居易则常年食用黄芪,即便年近七十仍笔耕不辍;3、黄精:据《景岳全书》记载,能补中益气、安五脏,并被冠以“仙人余粮”的盛名,东晋《神仙传》中还记载了仙人因食用黄精而得享长生。

于晓津老师还详细讲解了“长寿饮”药方组成:黄芪9克、制黄精10克、制何首乌6克、葛根9克,熬煮40分钟后代茶饮。她特别强调,尽管这个方子看似简单,但每一味药材均为上品,每日坚持饮用,不仅能有效缓解轻度不通症状,还能起到养生防病之效,助力健康长寿。

更令人感动的是于晓津老师的医德情怀,一直以来,她始终铭记祖父的教诲:“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恰恰体现了于氏中医十二代传承的执着追求。于老师还坦言:“方剂再珍贵,也难及患者的生命宝贵,只要这个方剂能造福百姓,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于晓津老师凭借深厚的医学功底和博大的济世情怀,不仅精准指出了百姓养生的盲点,更无偿奉献祖传秘方,真正体现了“以慈悲之心,行医济世,心怀苍生”的医者精神。这份无私与大爱,正是中国传统医学精髓的生动体现,也是于氏中医十二代传承不变的初心。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