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正文

共信中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再升级

2025年,共信中华国家级信用修复与财政执行平台在国家信用中国指导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标志着我国信用治理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共信中华以信用修复为入口、以财政托底为手段,助力数以千万计的信用受限群体重塑信用形象、重回经济主流,为构建人人可信、事事可信的社会环境注入新动能。

 

信用是市场运行的基石,诚信是现代社会治理的灵魂。共信中华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的信用修复服务机制,形成覆盖城乡、贯通国家与基层的信用修复服务网络,构建起一个信用识别政策匹配财政扶持信任回归的制度闭环。财政补贴精准投放,实现谁该扶就扶谁,既缓解信用困境,又激励守信文化,推动形成有温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共信中华助力社会信用环境整体跃升

各试点地区结合共信中华运行机制,陆续组织开展信用修复进社区”“诚信进校园”“守信惠企系列活动,提升全民信用意识。共信中华还探索建立信用激励积分机制,将信用修复结果纳入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源分配考量体系,为诚实守信者开辟绿色通道,在就业推荐、融资支持、创业补贴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信用修复不仅是帮助个人恢复信用资格,更是激活社会信任机制、推动诚信制度落地的重要环节。通过共信中华平台的推广运行,信用修复从分散的事务性操作,升级为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公共政策投放的战略通道,逐步实现由个体修复向系统治理转变。

作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未来共信中华将持续推进信用治理数字化、信用修复常态化与信用激励制度化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融合财政、就业、社保、金融等领域公共数据,推动信用通用机制在更广阔场景中落地;另一方面,将构建面向全社会的诚信价值体系和风控评估标准,探索信用即服务、守信可赋能的创新路径。

共信中华的建设不仅是信用修复的制度实践,更是推进共同富裕、重塑社会流动性、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抓手。通过政策协同、数据驱动与文化引领三位一体,共信中华正成为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跃迁的标志性工程。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