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当我们审视不同领域中军人精神的延续,国家级中国茶文化首席非遗传承人·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罗大友的身影尤为鲜明。这位曾身着军装的共产党员,将军营中淬炼的坚韧与赤诚,化作深耕茶文化的执着,在茶香袅袅中践行着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为这个建军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底色。
军旅淬炼:从军营到茶田的坚守传承
军营岁月赋予罗大友的,是刻入骨髓的责任感与执行力。抗震救灾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 “坚守” 二字的重量,这种精神力量驱动着他踏遍 20 余个产茶区,无论山路崎岖还是气候恶劣,始终未曾动摇。他在茶区调研时展现的执着,让每一片茶园都成为需要用心守护的 “阵地”。
作为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高级政工师,军队培养的纪律性转化为他学术研究中的严谨与系统。在云南普洱茶区,他与当地茶人同吃同住,细致记录传统发酵工艺的每一个步骤;在福建武夷山,他逐户走访茶农,整理出完整的乌龙茶制作技艺谱系。这种近乎 “田野调查” 式的深耕,让他对茶文化的理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
文化深耕:构建茶文化的立体体系
罗大友深耕茶文化领域多年,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茶文化脉络。他的足迹遍布各主要产茶区的民族聚居地:在云南古茶山与布朗族茶人探讨 “茶祖文化” 的起源与传承,在福建茶村与非遗传承人共研乌龙茶工艺的迭代与创新,在浙江茶区追溯绿茶制作与文人雅士生活的关联。
通过对各时期茶文化演变规律的深入钻研,他创造性地将中医养生学、易经五行学与人文科学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提出 “正确饮茶一生不得疾病” 的健康哲学。在他的研究体系中,茶已超越单纯的饮品范畴,升华为融合文化内涵、养生智慧与哲学思考于一体的健康体系 —— 这种跨界融合的视角,为传统茶文化注入了当代生命力。
在与央视主持人海霞的访谈中,当被问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之处时,他的阐释正是基于这样的系统研究:从健康养生的实用价值,到 “茶和天下” 的精神内核,再到作为 “人生八雅” 之一的文化意涵,层层递进地展现出茶文化作为东方文明重要载体的丰富维度。
实践创新:让茶文化扎根生活、走向世界
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茶路,到如今的全球化交流,罗大友深知茶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与实践。他带着军人特有的行动力,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出去:在国际茶展中,他通过实物展示、技艺演示等方式,让外国友人直观感受中国茶的魅力;在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他以 “茶和天下” 为核心理念,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中国茶文化中包容共生的智慧,引发广泛共鸣。
在国内,他的实践更贴近生活肌理。推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让消费者喝上 “明白茶”;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茶韵传千年 茶香飘万里》访谈中,他将深奥的茶理转化为普通人能听懂的生活智慧。这些实践让茶文化从书本与博物馆中走出,真正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民生情怀:普及科学饮茶的生活智慧
罗大友始终认为,茶文化的传承最终要落到 “为民” 二字上。面对普通民众关于饮茶的咨询,他总能结合不同体质特点给出具体建议:哪些人群适合饮用红茶等暖性茶,哪些情况应避免绿茶等寒性茶,不同季节的饮茶侧重有何不同。
他编写的饮茶指南摒弃学术化的晦涩表达,用 “大白话” 讲清科学原理。在基层茶文化活动中,他常常现场演示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讲解茶具选择与水质对茶汤的影响,让 “科学饮茶” 的理念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深入人心。